2025年,京东与美团的外卖战场硝烟弥漫,这场“二选一”风波背后,实则是即时零售赛道的一场生死较量。从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,到美团反击推出“百亿红包”,这场商战早已超越了传统外卖补贴的范畴,演变为一场关于用户心智、供应链能力与未来商业格局的全面战争。
一、用户争夺战:高频场景的流量密码
外卖作为日均8000万单的超级场景,是用户打开APP的核心驱动力。京东以“自营秒送”切入,通过“百亿补贴”将星巴克咖啡做到26元、库迪咖啡5元,直接冲击美团的“拼好饭”低价心智。美团则以会员体系升级反制,黑金会员红包直接降至2.99元,甚至推出“19.9元三杯一点点”的极限优惠。双方以价格战为表,实则争夺的是用户每日30分钟的停留时长——谁能让用户养成“点外卖=上京东/美团”的习惯,谁就能在即时零售的终极战场中占据先机。
二、供应链暗战:从3C到生鲜的品类渗透
美团闪购的日单量已突破1800万,其“非餐饮品类”战略正加速蚕食京东的核心阵地。京东以3C家电起家,但美团通过闪电仓模式,已将配送时效压缩至28分钟,甚至在南京等城市实现“30分钟送达iPhone”。京东被迫以“全职骑手五险一金”为筹码,试图通过服务品质反制美团的“算法压榨”叙事。这场战争的本质,是双方对“万物到家”终极形态的争夺——谁能率先实现从手机到生鲜的全品类覆盖,谁就能定义下一代电商。
三、技术军备:AI与配送网络的终极对决
京东的“达达专职骑手”与美团的“众包骑手”模式,本质是算法与人力成本的博弈。京东以8元/单的高额补贴吸引骑手,但美团凭借“黑金会员”的精准画像,将配送路线优化至极致。更关键的是,阿里作为饿了么的幕后玩家,其AI调度系统“方舟”已能实现“单均配送成本下降15%”。这场战争的终局,或许不取决于谁补贴更多,而取决于谁能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上率先突破。
四、舆论绞杀:道德高地与资本叙事的较量
刘强东以“兄弟们”为旗号,将美团塑造成“剥削骑手”的反派,而美团则以“行业规则”回应。这场舆论战背后,是双方对资本市场的叙事争夺:京东需要证明其“自营模式”的可持续性,而美团必须捍卫其“平台经济”的估值逻辑。当刘强东亲自下场吃火锅、送外卖时,他赌上的不仅是外卖市场份额,更是京东能否从“传统电商”向“即时零售基础设施”转型的生死线。
结语:
这场战争没有赢家,但每个参与者都在重塑中国零售的未来。当消费者在京东与美团之间切换下单时,他们投出的不仅是优惠券的选择,更是对下一代生活方式的投票。而这场战争的终局,或许将在某个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,由一位加班族手中的咖啡温度决定——谁更快,谁就更接近未来。